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近期(2025年6月中旬),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与亚马逊(Amazon)正在积极探索发行自有品牌稳定币的消息,已在全球金融与科技领域引发了深刻的震动。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并深度剖析这一战略举措背后的多维动因、潜在影响、监管挑战以及未来支付格局的演变路径。分析表明,此举并非两家公司对加密货币技术的一时兴起,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攻势,其核心目标在于颠覆由传统支付网络主导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现有秩序。
报告的核心发现如下:
首先,战略动机根植于深刻的经济诉求。沃尔玛和亚马逊每年需向Visa和万事达卡等信用卡网络支付数十亿美元的交换费(interchange fees)。通过发行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创建自主的支付渠道,两家公司有望绕过这些传统网络,从而节约巨额交易成本。此外,稳定币所具备的近乎即时结算的特性,能够极大地优化其全球供应链的资金流与财务管理效率。更深层次的战略价值在于,通过自有稳定币构建一个闭环金融生态系统,能够显著增强用户粘性,捕获更深层次的消费数据,从而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
其次,监管环境是决定性变量。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成为此事的关键。该法案既可能为商业公司发行稳定币铺平道路,也可能施加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从而构成重大障碍。法案的最终文本,特别是关于非金融机构能否直接发行稳定币的条款,将直接决定“沃尔玛币”或“亚马逊币”的现实可行性。这一立法进程本身已演变为一场关于美国支付未来的激烈博弈。
再次,市场反应揭示了潜在的颠覆性影响。相关报道一经发布,Visa和万事达卡的股价应声大跌,市值在一天内蒸发超过600亿美元,这清晰地反映出投资者对传统支付巨头商业模式可能受到侵蚀的深切忧虑。然而,金融分析师的观点呈现分化。一部分认为,消费者对信用卡奖励和安全保障的依赖性、以及使用新支付方式的复杂性,将构成难以逾越的采用壁垒。另一部分则认为,零售巨头推动即时、低成本支付的决心是不可逆转的,长期来看将对现有格局构成实质性威胁。
最后,前路充满挑战,但趋势已然形成。尽管面临着严峻的监管不确定性和艰巨的消费者行为转变挑战——正如PayPal发行其稳定币PYUSD后市场反响平平所揭示的那样——沃尔玛和亚马逊的战略意图已然清晰。这两家公司拥有数十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历史和专利积累,其决心不容小觑。无论这些具体的稳定币项目最终成败如何,它们已经成功地将“绕过传统支付网络”这一议题推向了前台。这场由全球最大零售商发起的挑战,预示着一个以即时、低成本、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支付新时代的到来,整个金融服务行业都将被迫适应这一不可避免的变革。
第二部分:新经济战:解构稳定币的博弈
沃尔玛与亚马逊对稳定币的探索,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一次技术实验,而应被理解为一场针对现有金融秩序发起的、具有深远战略意图的经济战役。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利用一种新型数字资产,从根本上重塑支付价值链,夺回被传统金融中介机构长期占据的经济利益和战略控制权。
2.1 核心主张:为何企业发行稳定币被提上议程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维持价值稳定的数字代币,通常通过与美元等法定货币一对一挂钩来实现 1。与比特币等价格剧烈波动的加密货币不同,稳定币的设计初衷是提供加密技术的效率,同时避免其价值不稳定的弊端,使其成为适用于日常交易的理想媒介 2。
对于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型商家而言,稳定币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能够创建一个独立于传统银行和信用卡网络的支付系统 4。这意味着它们可以
绕过传统的支付轨道,从而显著降低交易费用并加快资金结算速度 1。这一潜在的转变,标志着高交易量商家处理支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将支付功能从外部金融伙伴内化为自身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1。此举不仅限于这两家巨头,还包括Expedia集团和主要航空公司等其他跨国公司,它们都在考虑类似的举措,预示着一场由商家主导的支付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1。
2.2 经济驱动力:一场针对交换费的战争
这场战役最直接的导火索,是长期以来困扰零售业的高昂交换费。当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时,商家需要向发卡行、收单行以及Visa和万事达卡等卡组织支付一笔费用,即交换费。这笔费用通常占交易额的1%至3% 6,有时甚至高达2%至4% 8。
对于年销售额数千亿美元的沃尔玛和亚马逊而言,这笔费用累计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 4。因此,发行自有稳定币的首要且最强大的动机,就是摆脱“向银行和支付网络支付高额处理费的困境” 5。这被分析师精准地描述为一场“利润游戏,而非货币对冲” 11。根据Crone Associates的估算,支付量中仅有1%从高成本渠道转向低成本渠道,每年就能为亚马逊节省15亿美元,为沃尔玛节省7.83亿美元 11。如此巨大的潜在收益,使得投入巨资开发稳定币生态系统的决策在经济上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
支付网络的收费结构一直备受商家诟病。批评者指出,Visa和万事达卡等组织的功能类似于一个“定价卡特尔”,它们设定标准化的费率,限制了银行在商户费用方面的价格竞争,从而维持了高昂的费率水平 12。稳定币的出现,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彻底打破这一垄断格局的潜在武器。
2.3 超越成本节约:即时结算与生态系统控制的战略价值
除了显而易见的成本节约,稳定币还提供了两大深远的战略优势:即时结算和生态系统控制。
传统的银行卡交易通常需要1到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最终结算,这意味着商家无法立即获得销售收入 5。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交易,可以实现近乎即时的最终确认 5。这种能力的价值是巨大的,尤其对于像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拥有庞大、复杂全球供应链的企业而言。即时结算能够极大地改善现金流,优化企业财务和现金管理,降低对短期信贷的依赖,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6。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发行自有品牌的稳定币,使零售商能够构建一个专属的、闭环的金融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零售商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成为了支付工具的发行者和管理者,从而对整个交易过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 10。这不仅能通过提供独特的支付体验来增强客户忠诚度 2,还能创造出一种“专属消费者”效应。
这一概念与商家发行的礼品卡有相似之处,但其深度和广度远超礼品卡 13。一旦消费者将资金兑换为商家的稳定币,这些资金理论上就被锁定在该商家的生态系统内。未被使用的稳定币余额(类似于礼品卡的“breakage”)将直接成为商家的利润 13。但更重要的是,一个集成在沃尔玛或亚马逊应用内的稳定币钱包,实质上成为了该生态系统的“准银行账户” 11。这将为零售商提供关于用户消费习惯的、颗粒度极高且实时的洞察,其价值可能远超节省的交易费用。
2.4 宣战:作为谈判筹码的稳定币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和亚马逊探索稳定币的行动,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最终是否成功实施。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战略信号,一个向传统支付巨头挥舞的“谈判筹码” 5。
通过《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高调披露其意向 1,这些零售巨头向Visa和万事达卡施加了巨大的公开压力。仅仅是存在一个可行的替代支付网络的
威胁,就足以动摇卡组织在与大型商家进行费用谈判时的强势地位 16。这表明,即使稳定币项目最终因监管或市场原因未能大规模铺开,其探索过程本身也可能迫使卡组织在费用上做出让步,从而实现商家降低成本的部分目标。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旨在重塑支付领域权力平衡的博弈策略。
表1:支付系统对比分析(传统支付 vs. 稳定币)
为了直观地理解零售巨头们的核心动机,下表对比了不同支付方式的关键属性。
属性 | 信用卡/借记卡 | ACH/银行支付 | 商家发行的稳定币(假设) |
交易费用 (商家承担) | 较高 (通常为 1%−3%) | 较低 (固定费用或极低百分比) | 极低 (接近于零,仅为网络燃料费) |
结算速度 | 较慢 (1-3个工作日) | 较慢 (1-3个工作日) | 即时 (数秒至数分钟) |
消费者欺诈保护 | 高 (法规保障,银行承担) | 中等 (取决于银行政策) | 低 (交易不可逆,用户责任) |
奖励/激励 | 是 (积分、返现、里程) | 否 (通常没有) | 可能 (商家可自行设计) |
交易可逆性 | 容易 (支持拒付) | 困难 (有限的撤销窗口) | 极难/不可能 (区块链特性) |
监管监督 | 成熟、完善 | 成熟、完善 | 新兴、不明确 |
该表格清晰地揭示了其中的权衡。稳定币在交易费用和结算速度上具有压倒性优势,这正是商家的核心痛点。然而,它在消费者保护、交易可逆性和监管成熟度方面则存在明显劣势,这些恰恰是现有信用卡体系的核心优势,也构成了未来消费者采用的主要障碍。
第三部分:立法困境:GENIUS法案与企业货币的未来
沃尔玛和亚马逊的稳定币雄心能否从战略构想变为商业现实,其关键并非技术或市场,而在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核心变量:美国的监管框架。具体而言,美国国会正在推进的《GENIUS法案》已成为决定企业发行稳定币命运的“立法困境”,其最终条款将直接划定可能性与禁区。
3.1 解读拟议框架:GENIUS法案与STABLE法案
零售巨头们对稳定币的探索时机,与《GENIUS法案》的立法进展“密切相关” 1。这部由两党共同推动的法案 2,连同其在众议院的对应版本《STABLE法案》(Stablecoin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for a Better Ledger Economy Act of 2025)19,旨在为美国稳定币市场建立首个全面的联邦监管框架 1。这一框架的建立,被视为释放商家主导的支付创新的前提条件。
该法案的核心条款勾勒出了未来稳定币发行的基本蓝图:
- 定义与性质:法案将“支付稳定币”定义为一种可用于支付和结算、并可按固定货币价值赎回的数字资产。至关重要的是,法案明确指出稳定币不属于证券或商品,这将其与SEC和CFTC的传统监管范围区分开来 21。
- 储备金要求:这是稳定币安全性的基石。法案强制要求发行方必须以一对一的比例持有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金,以支持所有流通中的稳定币 1。允许的储备资产包括现金、短期美国国债以及某些回购协议等 18。
- 发行方资格与监管结构:法案设计了一个“双轨制”的监管体系。稳定币发行方可以是受保存款机构(如银行)的子公司,由相应的联邦银行监管机构监管;也可以是非银行实体,但需获得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批准,或在符合联邦标准的州一级监管框架下获得许可 19。对于沃尔玛和亚马逊这类商业公司,它们将主要寻求通过非银行实体的路径获得许可。
- 业务限制:法案规定,获准的稳定币发行商的业务范围将被严格限制在与发行、赎回、管理和保管稳定币直接相关的活动上 19。
- 报告与审计:为确保透明度,法案要求发行方每月需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储备金证明,而大型发行方(如流通量超过500亿美元)则需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 1。
3.2 大辩论:商业公司能否成为受监管的货币发行方?
这正是整个监管辩论的核心与焦点。尽管《GENIUS法案》正在向前推进,但分析师们普遍警告,“不能保证零售商最终能够发行稳定币” 9。
TD Cowen的分析师Jaret Seiberg直言不讳地质疑,“政府最终是否会允许商业公司发行可被广泛用于支付的稳定币” 9。这一疑虑并非空穴来风。据报道,当前版本的《GENIUS法案》中存在一个关键条款,该条款
明确限制非金融类的上市公司直接发行稳定币 23。如果该条款最终保留,那么像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将无法直接成为发行方。它们将不得不采取更为迂回和复杂的方式,例如
成立或收购一家受监管的金融子公司,并依次通过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财政部的层层审批,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23。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解读。有分析认为,《GENIUS法案》反而可能为Meta、谷歌、家得宝等大型科技和商业公司发行稳定币打开大门,使它们能够在无需接受传统银行同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进入银行业务领域 18。这种矛盾的解读凸显了法案文本本身的模糊性,以及各方利益集团围绕最终解释权展开的激烈博弈。
这场辩论的政治色彩也十分浓厚。以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为代表的批评者警告称,该法案可能会为大型科技公司发行自己的货币铺平道路,甚至为潜在的腐败行为创建一条“超级高速公路” 17。这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担忧:将货币发行权部分地让渡给商业巨头,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系统性风险和权力失衡。
3.3 穿越政治与隐私的雷区
即使法律最终允许,商业公司发行稳定币也需面对巨大的政治和公众舆论压力。一个核心的担忧在于数据隐私。允许商业公司同时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数据和支付数据,将导致前所未有的数据集中,引发关于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的激烈反弹 9。
《GENIUS法案》的立法过程本身也已成为一个政治“燃点”,吸引了超过120项修正案提案,其中许多与稳定币并无直接关系,例如信用卡费用上限等 1。这使得该法案沦为一场“关于支付未来的战场”,其最终能否顺利通过充满了变数 1。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自身也在积极参与这场政治博弈。据报道,沃尔玛一直在进行游说活动,试图在《GENIUS法案》中加入一项旨在增强信用卡行业竞争的修正案 1。这表明,零售巨头们不仅在被动等待监管的裁决,更在主动利用立法过程来推进其更广泛的战略议程。
表2:拟议GENIUS法案对非银行发行方的关键条款
下表提炼了拟议立法中对沃尔玛或亚马逊这类非银行实体最为关键的监管要求,揭示了它们若想成为稳定币发行方所必须跨越的门槛。
监管要求 | 具体内容 |
发行方资格 | 可能需要成立或收购受监管的金融子公司,不能由非金融母公司直接发行 23。 |
资本与流动性要求 | 必须维持稳健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以应对潜在的赎回压力和运营风险 1。 |
许可的储备资产 | 储备金必须由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构成,如现金、短期国债、合格的回购协议等 18。 |
赎回要求 | 必须确保稳定币能够按面值一对一赎回为法定货币,并公开披露赎回程序 19。 |
报告与审计标准 | 需定期(如每月)提交由独立会计师事务所核验的储备金报告,并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查 21。 |
主要监管机构 | 对于非银行发行方,主要监管机构可能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或符合联邦标准的州级监管机构 19。 |
这张表格清晰地表明,立法者为非银行发行方设定的门槛极高。这并非一条轻松的道路,而是充满了严格的合规要求和持续的监管审查。这种“银行化”的监管趋势,虽然可能提供合法性,但其带来的高昂合规成本,可能会侵蚀掉通过规避交换费所节省下来的利润,从而形成一个战略上的悖论。这正是沃尔玛和亚马逊在推进其稳定币计划时,必须仔细权衡的核心问题。
第四部分:现有巨头的困境:评估对Visa和万事达卡的威胁
沃尔玛和亚马逊探索稳定币的举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最直接和剧烈的涟漪冲击了全球支付行业的两大霸主——Visa和万事达卡。市场的第一反应是恐慌,但随后的分析师评估则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分化的图景。这揭示了现有支付巨头所面临的深刻困境:一方面是颠覆性技术带来的真实威胁,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市场惯性。
4.1 市场震荡:分析即时股价影响
当《华尔街日报》关于零售巨头探索稳定币的报道公之于众后,资本市场迅速做出了教科书式的负面反应。报道发布的当天,Visa(V)的股价暴跌了5%至7%,而万事达卡(MA)的股价也下跌了4%至6% 4。
这场抛售在一天之内就抹去了这两家支付巨头合计超过600亿美元的市值 8。这一惊人的数字,生动地体现了投资者对这一潜在威胁的感知严重性。市场的逻辑非常直接:如果全球最大的两家零售商成功创建并推广自己的支付系统,绕过现有的信用卡网络,那么Visa和万事达卡的交易量和收入将受到直接且重大的打击。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支付板块,包括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PayPal和Capital One在内的其他支付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应声下跌 9。这一市场震荡清晰地表明,稳定币已不再是加密领域的边缘概念,而被视为主流商业世界中一股可能重塑行业格局的颠覆性力量。
4.2 分析师共识:颠覆与惯性之争
尽管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但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们很快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冷静和审慎的观点。他们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形成了一场关于“颠覆”与“惯性”的辩论。许多分析师认为,市场的即时反应过度,并将这次股价下跌视为一个**“买入机会”** 8。
支持“威胁有限”的论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 消费者惯性巨大:分析师们反复强调,消费者已经深度习惯了信用卡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附带的奖励计划(如返现、积分) 8。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将是一场极其漫长和艰苦的战斗 8。
- 应用场景受限:许多专家认为,稳定币的真正优势在于特定领域,如跨境B2B支付、企业财资管理或发展中国家的汇款业务,而非美国主流的消费者对企业(B2C)零售支付场景 9。在后者中,稳定币相比现有支付方式,能带给消费者的附加价值有限。
- 监管障碍重重:正如第三部分所详述,重大的监管和政治障碍将极大地延缓甚至阻止零售商稳定币的大规模推广 8。
然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威胁是真实且长期的:
- 即时支付的大势所趋:TD Cowen的分析师明确指出,“向即时支付的推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对Visa和万事达卡构成了风险” 9。零售商稳定币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强催化剂之一。
- 小比例采用也意义重大:对于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体量的公司,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消费者转向使用其稳定币,所节省的数十亿美元成本也足以使整个项目在经济上成立 11。这为它们提供了持续投入和推动的强大动力。
4.3 现有巨头的反击:收编革命
面对潜在的颠覆,Visa和万事达卡并未坐以待毙。它们的应对策略并非直接对抗,而是试图**“收编”这场革命**,将自己定位为新兴稳定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12。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确保即使未来的支付价值从传统货币转移到稳定币,这些价值的流动依然需要通过它们的网络。具体举措包括:
- Visa已经推出了一个帮助银行发行稳定币的平台,并积极整合其系统能力,以支持在稳定币支付轨道上处理和结算交易 8。
- 万事达卡也已扩展了其对商户的稳定币结算支持服务 12。
通过这些举措,两大巨头试图从一个可能被“绕过”的角色,转变为一个“连接一切”的中心枢纽。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即使支付工具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它们依然能够维持与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核心关系,并继续从流经其网络的每一笔交易中获取价值,尽管利润率可能会受到挤压 26。这种防御性策略的本质,是为了避免被彻底“去中介化”,宁愿接受一个利润较低但仍具中心地位的角色,以确保在未来的支付世界中继续生存。
表3:分析师关于零售商稳定币的综合观点
下表整合了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分析师观点,以呈现当前市场对这一议题的多元化看法。
分析师/机构 | 核心论点 | 关键理由 |
富国银行 (Wells Fargo) | 消费者采用将面临障碍,主要用于B2B场景 9。 | 与“银行支付”等现有替代方案类似,未获广泛采用;需提供强大价值主张以取代信用卡。 |
TD Cowen | 对Visa/Mastercard构成真实风险,即时支付趋势不可避免 9。 | 绕过高额交换费对大型商家吸引力巨大,将持续推动替代方案的发展。 |
William Blair | 抛售是买入机会,稳定币不适合B2C商业 11。 | 消费者习惯于传统卡的易用性和安全性;Visa/Mastercard正在整合稳定币支付能力。 |
Keefe, Bruyette & Woods (KBW) | 近期风险有限,取决于监管进展 11。 | 任何零售稳定币计划的成功都依赖于《GENIUS法案》的通过和明确的监管框架。 |
奥本海默 (Oppenheimer) | 稳定币采用是未来方向,但不会立即取代现状 9。 | 尽管稳定币会争夺卡网络收入份额,但改变现有支付格局需要时间。 |
这张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分析师群体内部的意见分歧。一方面是对消费者行为惯性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是对商家强大经济动机的认可。这表明,对Visa和万事达卡的威胁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长期演变过程。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可能揭示了投资者对这两大巨头商业模式“护城河”深度的重新评估——这条护城河虽然宽阔,但并非坚不可摧。
第五部分:消费者采用之谜
尽管沃尔玛和亚马逊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推动新计划的资源,但其稳定币构想能否成功的最大未知数,在于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的问题:消费者会用吗? 跨越消费者采用的鸿沟,被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是该计划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甚至比应对监管更为困难。这不仅仅是推出一个新支付工具的问题,而是要打破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
5.1 打破数十年习惯:对抗银行卡的艰苦战斗
分析师们反复强调,最主要的障碍在于消费者行为的巨大惯性。对于全球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而言,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已经成为一种近乎无意识的习惯。他们“习惯于传统信用卡的易用性、安全性和保护措施” 8。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有的支付系统运转得相当顺畅。刷卡或点击支付按钮的过程无缝且快捷。更重要的是,商家支付的2-3%的交换费对消费者是不可见的 13。他们不会直接感受到这笔成本,因此缺乏转换到一种新支付方式的内在动力。要克服这种强大的惯性,零售商必须提供一个极其引人注目且易于理解的价值主张,否则消费者根本没有理由去改变他们熟悉且信赖的行为模式。
5.2 价值主张的差距:消费者为何要转换?
当把零售商稳定币与现有信用卡进行对比时,其在消费者端的价值主张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奖励与激励的缺失:信用卡的核心吸引力之一在于其丰富的奖励体系,如现金返还、航空里程和消费积分 12。一个消费者如果能从信用卡中获得2%的返现,那么商家提供的1.5%的稳定币支付折扣可能就不足以吸引他转换支付方式 16。零售商需要设计一套同样具有吸引力甚至更优的奖励系统,才能在经济上与信用卡竞争,但这将直接侵蚀其通过规避交换费所节省的利润。
- 安全与追索权的削弱:传统支付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强大的欺诈保护。如果发生未经授权的交易,消费者可以轻松地向银行申请拒付(chargeback),责任通常由银行或商家承担。然而,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交易通常是不可逆的 27。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欺诈或错误转账,追回资金将变得极其困难,风险和责任更多地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 27。这在消费者保护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倒退,对于习惯了“零责任”政策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改变。
- 复杂性的增加:目前,使用加密货币或稳定币进行支付,通常需要用户设置和管理加密钱包,并理解私钥、地址等技术概念 12。这个过程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过于复杂,为无缝的购物体验增加了显著的摩擦。为了实现大规模采用,这种底层技术的复杂性必须被完全“抽象化”,让用户感觉不到其存在 28。
5.3 来自PayPal PYUSD的教训:一个警示故事
金融科技巨头PayPal在2023年推出的稳定币PYUSD,为沃尔玛和亚马逊的计划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警示性案例 9。
尽管PayPal拥有一个由4亿用户和3000万商户组成的庞大网络,其推出的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PYUSD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却非常有限 9。分析师指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
缺乏加密生态的飞轮效应、公司在初期推广不力,以及市场本身缺乏需求” 9。
这个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便是拥有巨大用户基础、深厚支付经验和强大品牌信誉的金融科技领导者,要成功推出并推动一个稳定币作为主流支付工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证明了,仅仅创造一个稳定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为其存在和使用提供一个令消费者和商户都无法抗拒的理由。沃尔玛和亚马逊需要认真吸取PYUSD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5.4 采用之路:激励与整合的作用
要成功推动消费者采用,零售商必须双管齐下:提供强有力的激励和实现无缝的整合。
首先,必须通过直接的经济利益来吸引用户。这可能包括提供比信用卡返现更有吸引力的购物折扣、增强版的忠诚度积分或其他独家优惠 11。激励的力度需要大到足以让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尝试一种新的支付方式。
其次,必须将稳定币支付完美地整合到现有的购物体验中,使其尽可能地简单和直观。这可能意味着将其深度嵌入到沃尔玛或亚马逊的移动应用中,利用**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等技术,在后台自动完成法币与稳定币之间的兑换,让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无感的 11。
最有可能的成功路径,并非是创造一个通用的、可在任何地方使用的稳定币,而是一个专为自身生态系统设计的、高度整合的代币,例如一个专门用于亚马逊在线商城的购物代币 3。通过专注于自身的核心场景,零售商可以更好地控制用户体验,并提供与购物行为紧密结合的独特价值。这引出了一种可能性:零售商稳定币的第一个真正“消费者”可能并非是终端购物者,而是其生态系统内的商业伙伴,如亚马逊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或沃尔玛的全球供应商。通过首先在B2B场景下实现即时、低成本的结算,零售商可以先行构建和验证其技术平台,待其成熟后再逐步扩展到更具挑战性的B2C支付领域。
第六部分:双雄记:历史背景与战略轨迹
沃尔玛和亚马逊当前对稳定币的探索,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它们数十年间持续向金融科技领域渗透和扩张的必然结果。回顾两家公司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它们都怀揣着重塑金融服务的长期野心,并通过一系列的专利申请、战略投资和业务拓展,为今天的举措奠定了基础。理解这段历史,对于评估其当前战略的严肃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6.1 沃尔玛进军金融科技的长征
沃尔玛对金融服务的兴趣由来已久,其核心动机是希望利用其庞大的线下流量和数以亿计的客户基础,提供普惠、低成本的金融产品 5。
- 早期的银行野心:沃尔玛最著名的一次尝试是在2005年,当时它申请了**工业贷款公司(ILC)**牌照,试图直接进入银行业。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银行业的激烈反对和强大的政治阻力,最终沃尔玛在两年后被迫撤回了申请 29。这次挫折深刻地教育了沃尔玛,使其认识到直接挑战传统银行体系的政治复杂性。
- 深厚的专利布局:尽管直接获取银行牌照的道路受阻,沃尔玛转向通过技术和专利布局来迂回实现其金融野心。
- 2019年的“沃尔玛币”专利:公司提交了一项关于美元支持的数字货币的专利申请,其描述类似于Facebook的Libra项目。该专利明确将目标用户定为**“银行服务成本高昂的低收入家庭”**,旨在提供一种低费用或零费用的财富存储和支付方式,甚至可能取代信用卡 14。这清晰地揭示了沃尔玛希望成为另类银行的愿景。
- 元宇宙与NFT:2021年底,沃尔玛又提交了7项相关专利,内容涵盖创建虚拟货币、发行NFT以及在元宇宙中销售虚拟商品 30。这表明其金融布局已延伸至下一代互联网。
- 区块链应用:沃尔玛还探索了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更广泛的商业场景,例如申请了利用区块链管理自动化送货无人机 32 和使用加密货币驱动
按需供电网络的专利 33。 - 战略投资与合作:近年来,沃尔玛的行动更为务实。它与风险投资公司Ribbit Capital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Hazel”**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并从高盛的消费金融部门Marcus挖来了两位高管,显示出其打造创新金融解决方案的坚定决心 29。同时,沃尔玛也是“银行支付”(Pay-by-Bank)等低成本支付方式的积极推动者 5。
6.2 亚马逊无所不包的金融生态系统
与沃尔玛直接对撼银行体系的尝试不同,亚马逊的策略更为隐蔽和渐进,它选择将金融服务作为其庞大的电商和云计算帝国的嵌入式功能,无声地构建起一个强大的金融生态系统。
- 核心支付工具Amazon Pay:自2007年推出以来,Amazon Pay已成为亚马逊金融战略的基石。它允许消费者使用其亚马逊账户在数以万计的第三方网站上进行支付,极大地简化了流程,减少了交易摩擦 34。近年来,Amazon Pay已成功扩展到欧洲等国际市场,并进入了政府支付、旅游和捐赠等新领域 35。
- 赋能商家的金融服务:亚马逊的金融服务不仅面向消费者,也深入其商家生态系统。Amazon Lending项目自2011年起,就向其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商业贷款和信贷额度,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 35。
- 强大的技术专利储备:亚马逊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领域拥有大量基础性专利,这为其未来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这些专利包括:
- 利用**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机制来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36。
- 一个用于实时接收和分析加密货币交易数据的流数据市场 38。
- 基于**默克尔树(Merkle Trees)**的先进加密方法,用于保护数字签名的完整性和实现“签名授权委托” 38。
- 早在2012年,亚马逊的一项专利就已提及将比特币作为其AWS云服务的潜在支付选项 40。
- 全球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亚马逊持续在印度等关键增长市场投入巨资,以构建和完善其支付基础设施,旨在与当地巨头竞争 41。
6.3 对比分析:殊途同归
对比两家公司的路径可以发现,尽管策略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标——在金融服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却是高度一致的。
- 沃尔玛的策略更显直接和对抗性。它曾试图直接获取银行牌照,公开就支付立法进行游说 5,并申请了明确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货币专利 14。其路径更像是要建立一个与现有银行体系平行的、独立的金融服务帝国。
- 亚马逊的策略则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系统整合。它通过Amazon Pay和AWS,将支付和金融能力作为服务输出,并专注于获取底层技术专利 36。其稳定币的探索据称仍处于“早期阶段”,且更可能首先应用于其自有的在线购物场景 3。亚马逊的愿景似乎并非要成为一家“银行”,而是要成为所有银行和金融活动赖以运行的、无所不在的“操作系统”。
表4:沃尔玛与亚马逊——金融科技与加密货币举措时间线
下表以时间线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两家公司在金融领域的长期布局,证明了它们当前的稳定币计划是多年战略演进的产物。
日期 | 沃尔玛 (Walmart) | 亚马逊 (Amazon) |
2005 | 申请工业贷款公司(ILC)牌照,后于2007年撤回 29。 | |
2007 | 推出Amazon Pay,允许用户在第三方网站使用亚马逊账户支付 34。 | |
2011 | 推出Amazon Lending,向平台商家提供贷款 35。 | |
2012 | 获得一项提及比特币可用于AWS支付的专利 40。 | |
2017 | 申请利用加密货币管理电网的专利 33。 | |
2018 | 申请利用区块链管理无人机配送的专利 32。 | |
2019 | 提交“沃尔玛币”专利申请,一种美元支持的数字货币 14。 | |
2021 | 提交7项与元宇宙、NFT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 30。 | |
2021 | 与Ribbit Capital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公司Hazel 29。 | |
近期 | 在《GENIUS法案》取得进展后,积极探索发行稳定币 1。 | 在《GENIUS法案》取得进展后,据称处于探索稳定币的早期阶段 5。 |
这张时间线清晰地表明,无论是沃尔玛还是亚马逊,它们对金融领域的野心都非一朝一夕。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共同构成了一条连贯的战略轨迹。正是这些年复一年的投入、试错和学习,才使得它们今天对稳定币的探索显得如此可信和具有威胁性。
第七部分:系统性影响与意外后果
沃尔玛和亚马逊发行稳定币的计划,其影响远不止于零售和支付行业本身。如果这一构想得以实现,它将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数据隐私的格局乃至银行业的根本定义产生深远且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系统性影响,正是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领域。
7.1 宏观视角:对金融稳定和美国国债的影响
稳定币的崛起,特别是当其发行方是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规模的巨头时,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首先,它将深刻影响美国国债市场。根据现行和拟议的监管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将其储备金投资于高流动性的安全资产,其中短期美国国债是首选 18。目前,现有的稳定币发行商(如Tether和Circle)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 20。如果沃尔玛和亚马逊的稳定币获得数亿用户的采用,其储备金规模将是巨大的,这将极大地增加对短期美国国债的需求。从一个角度看,这有助于美国政府的融资,并可能通过稳定币的全球采用,进一步巩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 7。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系统性风险。一个潜在的噩梦场景是,如果某个大型零售商的稳定币因某种原因(如安全漏洞、信任危机)遭遇**“挤兑”**,发行方将被迫大规模抛售其持有的国债以满足赎回需求。这种“甩卖”行为可能会对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基石的美国国债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引发价格暴跌和流动性危机 42。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主席已明确警告,稳定币正接近一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引爆点”,是“必须密切监控的领域” 42。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矛盾:企业稳定币的崛起可能在国际上强化美元地位,但在国内却创造了新的金融脆弱性。
7.2 数据新石油:隐私困境
在数字时代,数据是新的石油。而零售商稳定币计划的核心,潜藏着一个巨大的数据隐私问题。
目前,消费者的购物数据(由零售商掌握)和支付数据(由银行和卡组织掌握)是相对分离的。但如果沃尔玛或亚马逊成功发行并推广了自己的稳定币,它们将能够同时掌握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支付信息 9。这种商业数据和金融数据的空前整合,将赋予这两家公司无与伦比的洞察力,也带来了巨大的隐私风险。
它们不仅知道你买了什么,还知道你何时付款、资金来源、消费频率和财务状况。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进行超精准的个性化营销、建立内部信用评分体系、甚至影响你所能看到的产品和价格。虽然区块链技术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匿名性,但在一个需要用户登录才能使用的企业应用环境中,稳定币支付很可能导致更少的隐私,而非更多 27。这种数据权力的集中,是监管机构和隐私倡导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它可能导致反竞争行为和对消费者的潜在剥削。
7.3 银行业的未来:模糊的界限
零售商稳定币的最终影响,将是从根本上模糊商业与金融之间的界限 18。
沃尔玛在其2019年的专利中,就已清晰地勾勒出成为低收入家庭“另类银行”的蓝图 14。评论人士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零售巨头正试图“
将自己变成不受监管的银行” 16。一旦它们能够合法地吸收公众资金(通过出售稳定币),并围绕其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提供支付、储值甚至信贷服务,它们实际上就在履行银行的核心职能。
这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银行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仅仅是其他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而是每天与数亿消费者发生互动的、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这些企业拥有传统银行难以企及的客户触点、品牌信任和数据优势。它们可以利用零售业务的利润来补贴金融服务,提供更低的费用和更高的便利性,从而逐步侵蚀传统银行的客户基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于“谁有权提供金融服务”的定义权的争夺。
这种融合的长期后果是,金融系统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超级公司”,它们同时控制着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支付,形成一种难以撼动的市场力量。这不仅对金融稳定构成挑战,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提出了深刻的问题。
第八部分:战略展望与结论
随着沃尔玛和亚马逊将稳定币这一颠覆性工具纳入其战略武器库,全球支付和金融格局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由零售泰坦发起的挑战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行业的议程。本部分将通过情景分析、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建议,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最终判断,为这份报告画上句号。
8.1 情景分析:描绘支付的未来
未来几年,零售商稳定币的演进路径可能呈现以下三种主要情景:
情景一:全面颠覆(Full-Scale Disruption)
- 描述:在此情景下,《GENIUS法案》最终以一种允许商业公司在合理监管下发行稳定币的形式获得通过。沃尔玛和亚马逊成功推出其稳定币,并辅以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如高于信用卡返现的折扣)。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无缝的应用内整合,它们成功地将相当一部分支付量转移到自己的支付轨道上。
- 后果:Visa和万事达卡的收入和市场地位受到重创,被迫大幅降低交换费以求生存。传统银行在零售支付领域的角色被进一步边缘化。支付行业发生结构性重组,权力中心从金融机构向大型科技和零售公司转移。
情景二:雷声大雨点小(The Dud)
- 描述:监管的铁幕最终未能拉开。《GENIUS法案》或被否决,或加入了极其严苛的条款,使得商业公司发行稳定币在经济上变得不可行。或者,即便在技术和监管上可行,消费者采用的难题也始终无法解决。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价值主张,稳定币支付始终未能获得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 后果:稳定币项目被搁置或仅在小范围(如B2B结算)内使用。然而,其作为“谈判筹码”的价值依然存在,可能已在幕后帮助零售商从卡组织那里获得了更有利的费率。支付行业的现有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潜在的颠覆威胁将长期存在。
情景三:现有巨头收编(The Incumbent Co-option)
- 描述:这是最可能出现的中间道路。Visa和万事达卡成功地执行其“收编”战略,将自己打造为稳定币生态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它们利用自身成熟的网络和与银行的深厚关系,成为处理这些新型数字资产交易的首选通道。
- 后果:支付的“前端”(消费者使用的代币)发生了变化,但“后端”(处理交易的网络)依然由现有巨头主导。Visa和万事达卡的商业模式从收取高额交换费,转变为作为“价值互联网”的管道,收取较低但依然可观的过路费。它们的利润率可能会受到挤压,但其网络中心地位得以保留。这场变革最终是演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
8.2 对利益相关者的可行性情报
基于以上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应考虑以下战略应对:
- 对于支付现有巨头(Visa, Mastercard):必须加速执行“收编”战略。将核心竞争力从维护封闭的卡网络,转向成为能够处理所有形式价值(包括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等)的、最高效、最安全的开放式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游说,推动有利于银行主导发行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以维护与银行的核心伙伴关系。
- 对于金融机构(银行):不能坐视被“去中介化”。应主动出击,与零售商合作或组建银行联盟,提供“白标”稳定币发行和托管解决方案。利用自身在合规、安全和消费者信任方面的传统优势 28,将自己定位为新数字货币时代最值得信赖的发行方和保管方。
- 对于投资者:对支付巨头的风险评估需要更加审慎。其长期估值模型必须计入一个可信的、来自非传统竞争对手的“去中介化”风险。市场的短期抛售可能是过度反应,但真正的关键指标将是零售商稳定币的实际消费者采用率。在没有看到有意义的采用数据之前,现有巨头的护城河依然稳固,但已不再是牢不可破。
- 对于其他零售商和大型企业:密切关注监管动向。单打独斗难以与沃尔玛或亚马逊抗衡。可以考虑组建商家联盟或财团 5,共同开发一个可互操作的、低成本的共享支付网络,以集体力量对抗现有支付巨头和个别零售泰坦的双重压力。
8.3 不可避免的推动:支付新纪元
最终,无论沃尔玛和亚马逊的具体项目走向何方,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经形成: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
监管创新(以《GENIUS法案》为代表)、技术进步(区块链)以及全球最大商业公司的战略意志,这三股力量的汇合,已经使得向即时、低成本数字支付的转变成为“不可避免” 9。那个消费者每一次刷卡,商家就要支付2-3%费用的时代,正面临着自其诞生以来最严峻、最深刻的挑战。
这不再是一个关于“是否”会改变的问题,而是关于“何时”以及“如何”改变的问题。沃尔玛和亚马逊的稳定币计划,可能只是这场宏大变革的序曲。它们已经成功地将议题设定,迫使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从监管机构到银行,再到支付公司——都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未来。一个更高效、更直接、更数据驱动的支付新纪元,正迎面而来。
引用的著作
- Walmart, Amazon Explore Stablecoins – PYMNTS.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pymnts.com/cryptocurrency/2025/walmart-amazon-explore-stablecoins-as-senate-advances-regulatory-framework/
- Walmart and Amazon explore stablecoin offerings, opening door to crypto for retail gian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fxstreet.com/cryptocurrencies/news/walmart-and-amazon-explore-stablecoin-offerings-opening-door-to-crypto-for-retail-giants-202506131413
- Reports indicate Amazon and Walmart plan to completely overhaul the financial system with a bold new strategy – Mundo Deportiv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undodeportivo.com/us/en/20250616/724647/reports-indicate-amazon-and-walmart-plan-to-completely-overhaul-the-financial-system-with-bold-new-strategy-nmd.html
- Why Walmart and Amazon Are Reportedly Considering Their Own Crypto Stablecoin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why-walmart-and-amazon-are-reportedly-considering-their-own-crypto-stablecoins-11754112
- The “deadly threat” of credit cards and online payments: why are Walmart and Amazon also issuing stablecoins? – Moomo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oomoo.com/news/post/54264798/the-deadly-threat-of-credit-cards-and-online-payments-why
- Amazon, Walmart, and Expedia consider issuing stablecoins to sidestep costly card fees: WSJ – TradingVie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radingview.com/news/cryptobriefing:8116fb97b094b:0-amazon-walmart-and-expedia-consider-issuing-stablecoins-to-sidestep-costly-card-fees-wsj/
- Amazon Walmart Explore Stablecoins for Faster Settlements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amazon-walmart-explore-stablecoins-faster-settlements-2506/
- Visa & Mastercard Stocks Drop 4% as Walmart and Amazon Explore Stablecoins | TIKR.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ikr.com/blog/visa-mastercard-stocks-drop-4-as-walmart-and-amazon-explore-stablecoins
- Is Amazon and Walmart’s stablecoin plan a threat for payment companies? – TradingVie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tradingview.com/news/invezz:18715b05e094b:0-is-amazon-and-walmart-s-stablecoin-plan-a-threat-for-payment-companies/
- Walmart Amazon Plan Stablecoins to Cut 3 Billion USD in Credit Card Fees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walmart-amazon-plan-stablecoins-cut-3-billion-usd-credit-card-fees-2506/
- What Amazon and Walmart can get from stablecoins – American Bank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mericanbanker.com/payments/news/walmart-and-amazon-consider-issuing-stablecoins
- The Era of Stablecoins: Walmart and Amazon Accelerate Crypto Payments — but Could Undermine the Foundations of Visa and Mastercard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era-stablecoins-walmart-amazon-accelerate-crypto-payments-undermine-foundations-visa-mastercard-2506/
- Walbucks and Amazoncash? Big Retailers Examine Accepting and Issuing Stablecoin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findlaw.com/legalblogs/law-and-life/walbucks-and-amazoncash-big-retailers-examine-accepting-and-issuing-stablecoins/
- Walmart Is Trying to Patent Its Own ‘Libra’ Like Digital Currenc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walmart-is-trying-to-patent-its-own-libra-like-digital-currency
- Walmart, Amazon crypto payments bypassing traditional system would send shockwaves through US banks – Retail Technology Innovation Hub,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retailtechinnovationhub.com/home/2025/6/16/walmart-amazon-crypto-payments-bypassing-traditional-system-would-send-shockwaves-through-us-banks
- Visa drops 7%, Mastercard 6% after report says Amazon and Walmart may bypass credit cards with stablecoins : r/stocks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reddit.com/r/stocks/comments/1laz3o7/visa_drops_7_mastercard_6_after_report_says/
- Senate expected to pass crypto bill without addressing Trump’s investmen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crypto-stablecoins-trump-senate-383b502d3d80169f8f4739055dada0cb
- Navigating the Future of Stablecoin Regulation: The GENIUS Act by Colleen Corwell – Krol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kroll.com/en/insights/publications/financial-compliance-regulation/navigating-future-of-stablecoin-regulation
-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ncoming Stablecoin Legislation | Advisori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rnoldporter.com/en/perspectives/advisories/2025/06/incoming-stablecoin-legislation-stable-and-genius-acts
- What are stablecoins, and how are they regulat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are-stablecoins-and-how-are-they-regulated/
- The Future of Payments: US Stablecoin Legislation Takes Shape – Morgan Lewi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organlewis.com/pubs/2025/06/the-future-of-payments-us-stablecoin-legislation-takes-shape
- Stablecoin Legislation: An Overview of S. 919, GENIUS Act of 2025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congress.gov/crs-product/IN12522
- Amazon and Walmart are Preparing to Launch Stablecoins – Mitrad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itrade.com/au/insights/news/live-news/article-3-889611-20250615
- Stablecoin Arena Shakeup: Walmart & Amazon Jostle In; Visa-Mastercard’s Monopoly Under Threat? – Mitrad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itrade.com/au/insights/news/live-news/article-8-891519-20250616
- Amazon and Walmart might make their own crypto – Morning Bre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morningbrew.com/stories/2025/06/14/amazon-walmart-might-issue-stablecoins
- Visa, Mastercard, AmEx Stocks Slip After Walmart, Amazon Stablecoin Report – Analysts Flag Buying Opportunity – Stocktwi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stocktwits.com/news-articles/markets/equity/visa-mastercard-amex-stocks-slip-after-wmt-amzn-stablecoin-report-analysts-flag-buying-opportunity/chliOzQRRbk
- The Relative Benefits and Risks of Stablecoins as a Means of Payment: A Case Study Perspectiv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publications.gc.ca/collections/collection_2023/banque-bank-canada/FB3-6-2022-21-eng.pdf
- Stablecoins and the New Payments Landscape – Coinbase Institutional Trading Insigh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coinbase.com/institutional/research-insights/research/market-intelligence/stablecoins-new-payments-landscape
- Walmart’s trademark filing may offer clues to fintech startup | Banking Div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bankingdive.com/news/walmarts-trademark-filing-may-offer-clues-to-fintech-startup/598041/
- Walmart Files 7 US Patents Examining Potential Monetization of NFTs, Metavers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blockworks.co/news/walmart-files-7-us-patents-examining-potential-monetization-of-nfts-metaverse
- Walmart Filings Reveal Plans to Create Cryptocurrency and NFTs – Tim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time.com/6139731/walmart-crypto/
- Walmart Patents Blockchain System for Automated Delivery Drones – Investo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walmart-patents-blockchain-system-automated-delivery-drones/
- Walmart Patent Envisions Bitcoin-Powered Electrical Grid – CCN.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ccn.com/walmart-patent-envisions-bitcoin-powered-electrical-grid/
- DEEP DIVE on Amazon: Tech Giant in Financial Services – FinTechtri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fintechtris.com/blog/amazon-big-tech-banking-financial-services
- Amazon — The ecommerce giant primed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 Alviere | Fintech Blo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blog.alviere.com/amazon-the-ecommerce-giant-primed-in-financial-innovation
- Amazon Secures Patent Involving Cryptographic Proof-of-Work – Finance Magnat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financemagnates.com/cryptocurrency/innovation/amazon-secures-patent-involving-cryptographic-proof-of-work/
- Amazon awarded a proof of work patent for Merkle tree technique – CoinGee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coingeek.com/amazon-awarded-a-proof-of-work-patent-for-merkle-tree-technique/
- Amazon Bags Patents Related to Cryptography and DLT Data Storage – Crypto New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crypto.news/amazon-patent-cryptography-dlt-data-storage/
- Amazon Wins Patents for Cryptography and Distributed Data Storage Solution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amazon-wins-patents-for-cryptography-and-distributed-data-storage-solutions
- Amazon AWS Prepares for Bitcoin, New Patent Shows – EcommerceByt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ecommercebytes.com/C/abblog/blog.pl?/pl/2014/5/1401323908.html
- Amazon’s Strategic $40 Million Stake in India’s Digital Payments Revolution: A Calculated Move for Dominance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amazon-strategic-40-million-stake-india-digital-payments-revolution-calculated-move-dominance-2504/
- FSB Chair Klaas Knot: Stablecoins Are ‘Segment We Must Monitor Closely’ | PYMNTS.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17, 2025, https://www.pymnts.com/cryptocurrency/2025/fsb-chair-klaas-knot-stablecoins-are-segment-we-must-monitor-closely/
本文章 by 枫叶陆移记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4.0,欢迎非商业转载并注明:文章来自“枫叶陆移记”,链接地址为 https://runmaple.com 。